中華民國的國慶日,定為1911年武昌起義的發動日——10月10日,亦稱雙十節、雙十國慶、雙十慶典。武昌起義是辛亥革命的開端,起事後兩個月內中國各地革命行動陸續成功,最終成功推翻清朝,並於1912年1月1日成立中華民國(中華民國開國紀念日),成為東亞第一個獲普遍承認的民主國家。該日亦為中華民國的國定紀念日之一。
國慶煙火是中華民國慶祝雙十國慶的重要活動之一,由中華民國國防部主導設計。
該活動起自1953年,本來施放地點為中華民國總統府附近。1960年代後,因煙火砲彈數量從數十發增至數千甚至數萬發,為了安全顧慮,因此改至台北市淡水河河畔水門施放。
2000年民進黨政府執政後,活動地點改由台灣各縣市輪流舉行。於每年10月10日雙十節晚上施放的該煙火施放,多年來均為中華民國政府慶祝國慶的重要活動之一,也深受台灣民眾歡迎。
2000年後,除了中央政府主辦的煙火施放外,台灣各縣市也有地方政府主辦的相關煙火慶祝活動,通常此類活動會以「花火節」等名稱舉行,惟舉辦施放時間仍定於雙十國慶當夜。
雖然規模遠不如中央政府舉辦的國慶煙火,但是參訪民眾仍有一定數量,有時候人數甚至超過國慶煙火主秀參觀人數。以2007年為例,於臺北市與屏東縣分別施放的雙十國慶煙火,各地實際觀賞者就達60萬人。
雙十國慶自辛亥革命以來幾乎年年都有慶祝國慶日的活動。在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時期都有盛典。1936年在南京雙十國慶慶典,除了有平劇表演外,亦有10,000名中國童子軍參加表演,之後進行閱兵典禮,是國民政府在大陸最盛大的國慶閱兵。
中華民國政府於1949年10月10日舉行在臺灣的首次公開閱兵,此後原則上每年均舉行國慶閱兵典禮。
而1964年的國慶閱兵,由於參與空中分列式的中華民國空軍戰鬥機飛行高度過低,發生中國廣播公司發射電塔扯落戰鬥機副油箱的意外,導致油箱墜落中央氣象局前砸死三位民。另兩架空軍F-104星式戰鬥機奉令察看事故戰機的受損狀況,不慎距離過近發生擦撞,墜毀於臺灣省臺北縣土城鄉山區,造成兩位飛行軍官因公殉職。此後取消年年公開閱兵的傳統。
1975年恢復國慶閱兵後,僅在新任總統就職當年、以及建國「逢十」週年國慶時,才會舉行國慶閱兵典禮。
不過在1991年以後,由於自由主義者的反對、政治的民主化而廢除。陳水扁就任總統時,在就職第一年以及建國「逢十」週年國慶時均未舉行傳統閱兵,僅於2007年舉行名為「同慶操演」的非傳統式閱兵,而以國防展演的方式呈現。馬英九就任總統後,首次舉行閱兵是2011年,即中華民國建國百年慶典。2016年,蔡英文就任總統第一年亦未舉行傳統式閱兵,謹有以「國軍救災能量」為主題的國防展演,創下首次「非武裝閱兵」的紀錄。
2011年是武昌起義一百年,也是中華民國開國一百年。從2009年10月10日起由時任副總統蕭萬長為首組成了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慶祝活動籌備委員會負責國慶百年的相關慶祝事宜;2010年10月10日起到2011年10月10日,有長達一年時間的慶祝活動。
認同中華民國的華僑,也會在這一天舉行慶祝活動。當中美國芝加哥以及舊金山等地的唐人街會舉行慶祝遊行,紅色的雙十圖案是常見的裝飾。
香港在1997年主權移交之前,很多香港市民及親台團體會舉辦慶祝雙十節的活動。在中華民國支持者聚居的地區,例如調景嶺、荃灣、長沙灣、錦田、屯門等,街道上往往可見中華民國國旗飄揚,場面相當壯觀。每逢雙十節,在九龍石硤尾的公共屋邨一帶都會安裝上宏偉的慶祝雙十節裝飾,如在大廈外牆懸掛巨型蔣介石和孫中山畫像、「雙十」標誌和中華民國國旗旗海。在1979年雙十節盛大壯觀的場景更吸引了台灣媒體前赴香港報道盛況,從畫面中可見石硤尾街頭佈置了一個巨型孫中山肖像和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的旗海,也在1996年出現過樓高6層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高掛在大樓之間。
1997年後,香港特區政府未明文禁止相關活動。街上掛出的相關橫額、旗幟等曾被警方以「佔用政府空間」為由拆除。
2019年,香港爆發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在該年「雙十節」當天,親中華民國人士在街頭插滿中華民國國旗,同時也發起「青天白日滿地紅遍香港、中華民國國旗插遍香港」、「愛國愛港、愛中華民國,雙十國慶、18區遍地開花」活動。
2020年10月10日,原定在香港舉辦的雙十活動因疫情和《國安法》下而取消。到2021年9月23日,香港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警告香港市民切勿在「雙十節」意圖做出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來的行為,包括鼓勵和煽動其他人,更反問為何要慶祝「雙十節」,暗示香港人不能再慶祝「雙十節」。而負責籌辦「雙十」活動人士表示,目前香港的政治環境十分惡劣下,今年不會舉辦慶祝辛亥革命活動,慨嘆「辛亥革命像消失了」。